子宮肌瘤疾病,多是在育齡期發生,很多女性多是在懷孕之後才發現自己得此病,而而在孕前發現的情況也不少。當懷孕期遭遇子宮肌瘤,該怎麼辦?有人準備懷孕,檢查卻發現了子宮肌瘤,該怎麼辦?
通常來說,只有那些位置特殊、出現月經量多、月經淋漓不盡、貧血等症狀,或者直徑超過5釐米的肌瘤才需要手術。但是,對位於子宮腔內的粘膜下肌瘤,由於有可能妨礙未來的胚胎著床,從而導致流產。因此無論有無症狀,都建議在懷孕前先進行處理。
如果是直徑不超過4釐米的肌壁間肌瘤或漿膜下肌瘤,患者可以考慮懷孕。但需要告知患者,懷孕期間肌瘤可能迅速長大,因缺血而導致紅色變性,或者子宮位置變化時,漿膜下肌瘤發生扭轉,從而引發流產或早產。
如果肌瘤位於子宮的下端即子宮頸、或者其他部位的子宮肌瘤直徑小於4釐米,但患者有不孕歷史或多次自然流產又找不到其他明確原因時,也可以先做子宮肌瘤剔除,然後懷孕。
這是一個術前不能回答的問題,需要根據術中情況判斷。一般而言,如果肌瘤位於肌壁間或漿膜下,數目不多,剔除過程中沒有明顯損害子宮壁的完整性,沒有進入宮腔,術後避孕6個月就可以懷孕;如果肌瘤數目多,在子宮上開了很多切口,剔除過程特別困難,或者進入了宮腔,則建議至少避孕1年甚至2年。當然,對於有細長蒂部與子宮相連的漿膜下肌瘤,如果手術順利,幾乎沒有損害子宮壁的完整性,術後避孕3個月就可以懷孕了。
原則上,除非發生某些迫不得已的情況,妊娠期一般不對子宮肌瘤進行剔除,留待分娩時或分娩後處理,主要是顧慮:①妊娠期肌瘤剔除手術可能引起失血量過多;②手術可能導致流產及早產的發生;③肌瘤剔除術的子宮肌壁的傷口,可能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時發生子宮破裂。